326 《闽吴互不侵犯20条》_大清话事人
晚读小说网 > 大清话事人 > 326 《闽吴互不侵犯20条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26 《闽吴互不侵犯20条》

  “好,好。”

  双方终于谈妥了,

  胡雪余签上了自己的大名,盖了鲜红的私人印章。

  “前辈,可否用吴王的玺?”

  胡雪余笑道:

  “这种不上台面的事,怎么能牵扯进陛下呢?你放心,我乃是吴国重臣兼国丈,分量想必是够了。”

  于金光无奈,拱手:

  “是。”

  不再磨叽,签字画押一条龙。用的是巡抚金印,鲜红清晰。

  望着白纸黑字的《闽吴互不侵犯20条》,俩人都长长的舒出了一口气,身为谋士,对上有交代了。

  “于老弟,喝一杯?”

  “在下正有此意。家乡的亲眷族人还要劳烦胡大人照顾一二。”

  ……

  城外一处山坡凉亭,曲水流觞之处。

  俩人对坐喝酒赋诗,筷子敲击酒馆伴奏。读书人的投缘。

  半酣之时,

  俩人聊起了天下大事。

  胡雪余笑道:

  “你认为,这天下终会落入何人之手?”

  “吴王割江而治,当有7成胜算。入主紫禁城,或有5成胜算。然而只怕最终疆域要大缩水,时间也会极度漫长。”

  “何也?”

  “在下研究过贵军的作战特点,在南方优势极大。且清廷的驻防八旗在南方数量偏少。所以在下认为,吴王在南方的最大的敌手或是死忠士绅、西南蛮兵。”

  胡雪余没有表态,只是细细的嚼着凉拌野菜。

  于金光也是想卖弄一下他的才华,以便略留后路。

  毕竟谋士嘛,这是本能。

  他又说道:

  “中原千里沃野,吴国大军虽火器犀利,可面对反复冲杀的八旗马队,依旧危机重重。即使清廷败了,依旧可以在关外或西北偏安一隅。就好比前明之漠北蒙古,汉朝之匈奴,想来不好对付。”

  ……

  “于老弟之言,颇为高远。日后各为其主之余,亦可多多来往。对了,等我吴国的食盐进入闽地,闽地的木材进入吴国,你余氏族人皆可分一杯羹。”

  “谢胡前辈。”

  双方打仗,不影响为家族多挣家当。

  毕竟仗总有打完的那一天,日子还得照旧过,无论大王旗是否变幻,银子都是不变的。

  胡雪余释放出来的善意,

  于金光立马就接受了,双方心照不宣。

  胡氏和吴国深度捆绑,已经不再算地方家族了,而是休戚与共的后族。

  而于氏不同,

  倘若将来有一天,王望倒了,于氏未必会殉葬。

  ……

  自古争霸,

  一方败亡,主公断然是没有活路的。

  而谋士只要身段柔软一些,依旧可以在新主公帐下吃饭。

  谋士这种生物,看似智谋百出,作用巨大。实际上好比缠绕在大树上的藤蔓,单独存在没有任何威胁性。

  主公贤,则谋士耀眼。

  主公昏,则谋士碌碌无为。

  所以,

  每一个胜利者,都会以最宽容的姿态接纳敌方的谋士,就和接纳敌人帐内的妻妾一个道理。

  无非,花点银钱养着罢了。

  心怀旧主也好,真心改换门庭也好,都无所谓。

  谋士做不了主公。因为他们虽然智力领先,但是缺少一样关键因素――决断能力,还缺少一种关键气质:匪气!

  这个道理,胡雪余懂!于金光似懂非懂!

  ……

  南昌城。

  持续数日的攻城行动,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
  江西巡抚吴志诚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  俯瞰四周,

  只见吴军营寨连绵,井然有序,红黑军服的吴军潮水般的退了回去。

  “吴匪怎么突然停止攻城了?”

  “末将也不知。”抚标的一名参将老实回答道。

  就在半个时辰前,

  南昌城墙1处被轰塌,幸亏城墙厚实,碎砖瓦砾一时间堆的足够高。

  而吴志诚又从阿桂处早得到了提醒,需防吴军一种威力巨大的攻城重炮。故而提前准备了大量的木制盾车,塞门刀车封堵缺口。

  这才勉强挡住了吴军后续的进攻。

  第4军团伤亡400余人,悻悻而归。

  实际上,如果换成悍不畏的第2军团来打,缺口一现,毫不犹豫的全员全速冲锋,恐怕南昌城这会就破了。

  总指挥黄肆心中窝火。

  一时间有些怀念在第2军团率兵打仗的日子。

  自己一声令下,年轻的士兵们立马端起刺刀冲锋,像潮水一般迅猛。

  淮西人向来如此,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。

  哪儿像现在第4军团这帮人,又要准备盾车,又要弯着腰散开,冲锋路上不停左顾右盼,寻找可以躲避箭矢炮子的障碍物。

  噩梦

  ……

  “总指挥,你在琢磨什么?”

  副总指挥李小五端着两海碗盖着红烧肉的米饭过来了。

  黄肆接过,呼啦啦扒了一口。

  含糊不清的抱怨道:

  “我想打个报告,把杨遇春和他麾下甲士营调过来。”

  李小五笑了:

  “我劝你还是算了,老苗肯定不答应,杨遇春的甲士营是他的心头肉。”

  黄肆摇摇头,无奈的继续扒饭,浇了肉汤的白米饭特别香。

  就连后勤区别都是如此大。第4军团只供应大米,第2军团只供应白面。

  吃到一半,

  帐门被掀开,军需官进来了,欲言又止。

  “总指挥,有件事不知道妥不妥当。”

  “说!”

  “弟兄们都说,南昌城清军兵力足,城墙厚,不如多来几门重炮,轰上十天半个月的。把城墙都轰平了,到时候~”

  黄肆被气的一口饭堵在嗓子眼,咕嘟咕嘟灌了两口茶。

  暴骂道:

  “滚出去,滚~”

  军需官抱头鼠窜,悻悻的离开了大帐。

  ……

  “总指挥,你也别生气。”

  突然,帐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。

  俩人对视一眼,心中一咯噔。军营中纵马狂奔,非紧急传令骑士不敢如此。

  果然,

  一名骑士风尘仆仆冲进来,单膝跪地:

  “陛下有令。”

  拆开火漆封印,俩人看完了急件,神情变得凝重起来。

  黄肆皱眉:

  “陛下说,若已取南昌,则暂停进攻。若未取下,也暂停,等待水师携带重炮赶至。配合训练署组建冷兵器军团,改变以往的全火器化作战模式。每战以正规军团压阵,逐步拼光江西清军兵力。咱们的火药已经如此紧缺了吗?”

  李小五是在春节后返回前线的。

  他和张承业那少年聊过,大致知道一些内情,默默说道:

  “应该是的。硝石供应跟不上,一座硝石矿抵得上数万亩硝田的产量。我军不缺钢铁,不缺人命,但是缺火药。”

  黄肆低声说道:

  “陛下有没有考虑过,奇袭控制四川老君山硝矿?”

  “不可能!”李小五斩铁截钉,“我看过地图,做不到。除非在两湖区域发现一座临近长江航线的硝矿,或有可行性~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andu8.com。晚读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andu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